為了規范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必須明確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謹慎性原則、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重要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十三項。這些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我國會計核算工作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性規范,是對我國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項目完整、手續齊備、資料可靠。
(二)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進行核算,使各企業的會計信息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使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便于比較、分析、匯總,從而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為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確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情況、原因及其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一貫性原則與可比性原則不同,一貫性原則要求同一會計主體在不同時期盡可能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便于不同時期會計信息的縱向比較。可比性原則要求不同企業盡可能使用統一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便于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的橫向比較。
(四)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提供會計信息的主要目的是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所用,因此,會計信息必須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有用。這就要求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與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關聯,只有相關的會計信息才具有使用價值。
(五)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工作要講求時效,要求會計業務的處理必須及時進行,以便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使用會計信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瞬息萬變,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就要求企業及時整理并提供會計信息。及時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事項的帳務處理應當在當期內進行,不得拖延;二是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會計期末按規定的日期報送有關部門。
(六)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明晰性原則要求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應簡明、易懂,能簡單明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利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準確地掌握和運用。
(七)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亦稱應計制或應收應付制,是以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為基礎確定企業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發一種方法。凡是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實際發生而應當屬于該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應作為該期的收入和費用;反之,凡是不屬于該會計期間實際發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該期收到或付出,也不能作為該期的收入或費用。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對于收入的確認應以實現為原則,判斷收入是否實現,主要看是否已經完成銷售過程,勞務是否已經提供,并已取得收款的權利,收入就算實現,而不管是否已經收到貨款。對于費用的確認應以發生為原則,判斷費用是否發生,主要看與其相關的收入是否已經實現,費用應與收入相配比。如果某項收入已經實現,那么與之相關的費用就已經發生,而不管這項費用是否已經付出。在確認收入的同時確認與之相關的費用。
與權責發生制相對的是收付實現制。在收付實現制下,對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完全按照款項是否實際收到或付出的時間為基礎來確定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
(八)配比性原則
配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相互配比。配比性原則是在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基礎上,根據成本、費用與收入的因果關系,將同一會計期間取得的收入與為取得此收入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相配合、相比較,以確定該會計期間的凈損益。
(九)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亦稱穩健性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作出合理的預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風險,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預計可能發生的收入,而應預計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也就是企業的資產及收益項目不可高估,負債及費用不可低列,使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虧情況是留有余地的、穩健的,以提高企業應付風險的能力。
(十)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亦稱實際成本計價原則,是指各項資產應當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帳面價值。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是資產計價的重要原則,它強調按照實際的成本(歷史成本)對資產進行計量。資產的帳面價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調整。對于因技術進步、市場供求變化、財產老化等原因造成的財產減值,應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十一)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正確地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是正確地核算當期損益的重要前提。
(十二)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同時,對于影響經營決策的重要的經濟業務,應當分別核算,分項單獨反映;對于次要的經濟業務,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合并反映。這樣有利于抓住那些對企業經濟發展和制定經營決策有重大影響作用的關鍵性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簡化會計核算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吻合的業務或事項,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未滿以前,從法律形式上講,其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租人,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項固定資產的控制,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己的固定資產,一并計提折舊。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體現了對經濟實質的尊重,保證了會計核算信息與客觀經濟事實相符。
編輯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