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 從業資格 > 會計從業資格 > 會計基礎 > 會計證輔導: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會計證輔導: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發布時間:2010-06-16 19:31  來源:會計基礎 查看:打印  關閉
      銀行招聘網(www.myshuangyou.com)溫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聯系、無需任何條件、工作地點不限”,收取服裝費、押金、報名費等各種費用的信息均有欺詐嫌疑,請保持警惕。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于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并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
        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在會計工作中,只有那些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才能加以確認、計量和報告,那些不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則不能加以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工作中通常所講的資產、負債的確認,收入的實現,費用的發生等,都是針對特定會計主體而言的。
        其次,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區分開來。例如,企業所有者的經濟交易或者事項是屬于企業所有者主體所發生的,不應納入企業會計核算的范圍,但是企業所有者投入到企業的資本或者企業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則屬于企業主體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納入企業會計核算的范圍。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例如,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法律主體,應當建立財務會計系統,獨立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是母公司對于子公司擁有控制權,為了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有必要將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再如,由企業管理的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年金基金等,盡管不屬于法律主體,但屬于會計主體,應當對每項基金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例1—1」某母公司擁有1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屬于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母公司對子公司擁有控制權,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需要將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例1—2」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證券投資基金。對于該公司來講,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體,又是會計主體,需要以公司為主體核算公司的各項經濟活動,以反映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盡管不屬于法律主體,但需要單獨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屬于會計主體。
        (二)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差別。一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明確這個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如果判斷企業會持續經營,就可以假定企業的固定資產會在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發揮作用,并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采用折舊的方法,將歷史成本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固定資產就不應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按期計提折舊。
        「例1—3」某企業購入一條生產線,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考慮到企業將會持續經營下去,因此可以假定企業的固定資產會在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發揮作用,并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即不斷地為企業生產產品,直至生產線使用壽命結束。為此固定資產就應當根據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采用折舊的方法,將歷史成本分攤到預計使用壽命期間所生產的相關產品成本中。
        如果一個企業在不能持續經營時還假定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并仍按持續經營基本假設選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原則與方法,就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
        (三)會計分期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根據持續經營假設,一個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但是,無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還是投資者、債權人等的決策都需要及時的信息,都需要將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分期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明確會計分期假設意義重大,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期間、以后期間的差別,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進而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量,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其他計量單位,如重量、長度、容積、臺、件等,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無法在量上進行匯總和比較,不便于會計計量和經營管理,只有選擇貨幣尺度進行計量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所以,基本準則規定,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選擇貨幣作為計量單位。
        在有些情況下,統一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某些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企業經營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來計量,但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決策來講也很重要,企業可以在財務報告中補充披露有關非財務信息來彌補上述缺陷。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基礎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在實務中,企業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貨幣收支時間有時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項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或者款項已經支付,但并不是為本期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為了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基本準則明確規定,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收付實現制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等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分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

      分享到:

      熱評話題

      Back to Top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