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 銀行新聞 > 行業新聞 > 流動性環境變了:商業銀行用什么過招

      流動性環境變了:商業銀行用什么過招

      發布時間:2014-01-21 10:27  來源:行業新聞 查看:打印  關閉
      銀行招聘網(www.myshuangyou.com)溫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聯系、無需任何條件、工作地點不限”,收取服裝費、押金、報名費等各種費用的信息均有欺詐嫌疑,請保持警惕。
      2017年銀行校園招聘網申模擬系統是全國首個網申智能評分系統,幫你網申通過率提高5倍
      點擊參加

          文眼

        去年6月,一場“錢荒”使很多人從流動性泛濫的幻覺中驚醒過來。整個下半年,市場都被流動性問題搞得心神不定。事實上,從去年年中開始,流動性環境變了。不僅中國的流動性環境變了,全球流動性情況也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怎么辦?不拿出實在的招數,是難以應對新局面的。當然,對投資者也一樣,今年同樣要密切注意流動性問題。

        ——亞夫

        ■去年6月以來,我國銀行業出現了持續的流動性偏緊狀況,突出表現在:短期市場利率高位徘徊,利率上升壓力向長期端傳遞;銀行存款余額波動加劇,超額準備金率顯著下降;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顯著上升,收益率持續走高。

        ■流動性持續偏緊的狀況是宏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導向、金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具體影響因素包括:外匯占款波動性加劇,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偏緊,資產管理市場超常規發展,大量分流銀行存款。從未來趨勢看,流動性整體偏緊,波動劇烈的狀況可能仍將持續。

        ■為了應對流動性環境的變化,銀行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主動負債能力,擴大流動性來源;二是優化資產負債管理,防范流動性風險;三是發揮綜合化服務優勢,搶占“大資管”主動權。

        □金昱

        從去年6月開始,我國銀行業出現了持續的流動性偏緊狀況,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居高不下,存款競爭更趨白熱化,對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形成一定沖擊。

        去年以來銀行業流動性呈偏緊狀況

        去年6月,我國銀行間市場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錢荒”風波。6月20日,隔夜和7天SHIBOR雙雙突破10%,創歷史新高。此后,盡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市場流動性困境,市場利率迅速由高位回落,但是整個下半年,銀行業流動性偏緊的狀況始終沒有根本性改觀,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短期市場利率高位徘徊,利率上升壓力向長期端傳遞

        去年下半年,各期限SHIBOR的月平均利率始終維持在3%上方。由于2012年7月以來,央行基準利率保持未變,因此短期SHIBOR利率的全面上升主要反映了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顯著收緊的狀況。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金融市場利率上升的壓力還出現由短期向長期傳導的趨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8月開始持續走高,11月27日達到4.72%,創出2005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目前,我國五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較2005年低102bps。

        國債收益率的大幅上升也推高了企業債券的融資成本。而更長期限的債務融資工具定價估值利率也同步上升,但長期與短期利率之間的利差顯著收窄,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掛現象。

        2.銀行存款余額波動加劇,超額準備金率顯著下降

        去年我國銀行業存款余額總體保持了穩定增長。但是,作為銀行最穩定資金來源的儲蓄存款增長卻顯著放緩。10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44.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6萬億元,較2012年同期少增5398億元,增幅9.0%,較2012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

        近年來,銀行出于業績考核動機,季末存款沖時點已成常態,從而造成季度交界時期存款余額波動劇烈。2013年這種波動有加劇之勢,尤其是儲蓄存款在季初大規模流失的狀況更為突出。

        由于銀行存款季末沖時點往往是通過各種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的手段來實現的,跨季存款余額波動性的加劇表明,法定存款利率已嚴重限制銀行存款定價的市場競爭力,銀行存款,尤其是儲蓄存款增長的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

        另一方面,2013年銀行業整體超額準備金率顯著下降。9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超額準備金率已降至2.45%,為近三年來最低水平。

        3.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顯著上升,收益率持續走高

        2013年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逐季上升,前11個月累計發行理財產品47180只,比去年全年發行總數還多10394只。

        截至2013年9月末,銀行理財規模達到9.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2萬億元,增幅達47.8%,遠高于存款增速。

        與此同時,2013年下半年開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攀升。11月末金牛網銀行理財綜合指數[1.07%]已升至5.37%,超過2013年6月末的5.33%,創出該指數2010年創設以來的新高。

        而且中長期理財產品與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在2013年6月的“錢荒”風波中,還出現了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反超中長期產品的“倒掛”現象。

        銀行業流動性趨緊的主要原因

        2013年6月開始的我國銀行業流動性持續偏緊的狀況是宏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導向、金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既有短期因素的疊加,也有影響深遠的長期趨勢。

        1.外匯占款波動加劇,影響流動性供給的穩定性

        本世紀以來,在我國國際收支長期“雙順差”的背景下,外匯儲備規模持續快速攀升,外匯占款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貨幣投放渠道之一。但是,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隨著外貿形勢的變化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加劇,外匯占款持續上升的趨勢戛然而止,轉而進入一段劇烈波動期。

        面對外匯占款對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人民銀行通常會通過主動的貨幣政策操作進行調節,以確保整體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但是,當外匯占款在短期內出現劇烈波動時,這種主動調節策略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2.央行貨幣政策趨緊,力促經濟“去杠桿化”

        去年央行在貨幣政策的考量中多次強調防范經濟活動中過高的杠桿率帶來的風險,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在政策取向上,繼續堅持穩健原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但從實際操作情況看,當年貨幣政策較2012年明顯趨緊,央行通過收緊主動貨幣投放規模,促進宏觀經濟“去杠桿”進程的意圖明顯。

        分時段看,2013年央行的公開市場操縱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年初到6月上旬,央行主要采用正回購和發行央票相結合的方式,緊縮性調控特征明顯。第二階段由6月下旬至年底,央行停止正回購和央票發行,公開市場操作以逆回購為主。

        除上述傳統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外,2013年年初央行創設了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和常設借貸便利(SLF)兩種流動性管理新工具。當年春節前和6月末,央行兩次采用SLF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三季度開始,央行對SLF進行了適度減量操作。此外,人民銀行在2013年8月-11月間,還先后多次對到期的3年期央票進行續做,累計凍結長期流動性2319億元。

        總體而言,去年央行偏緊的貨幣政策對銀行業流動性狀況產生了較大影響。央行在5月、10月公開市場交易資金凈回籠后,次月均出現了市場流動性緊張、利率大幅飆升的情況。而在市場流動性最緊的時刻,央行通過各種途徑向市場投放的流動性也僅以保證不出現支付信用風險為限。

        3.銀行業貸款長期化趨勢顯著,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加劇

        從銀行自身而言,2013年6月開始的流動性持續偏緊與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加劇有很大關系。“短借長貸”本是銀行經營的固有模式,但2013年以來這種期限錯配程度陡然加劇,給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資產端,隨著我國投資增速的回升,2013年銀行中長期貸款增長迅猛。截至10月末,銀行業境內貸款較年初增長8.05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4.25萬億元,占全部貸款增量的52.8%。而2012年銀行業境內貸款增量中,中長期貸款占比僅為34.1%。中長期貸款占比的大幅提高,帶動銀行業貸款平均期限的拉長,資產周轉率隨之下降。

        負債端,2013年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顯著下降。在存款資金,尤其是儲蓄存款的波動性加劇的情況下,銀行越來越多地通過銷售理財產品吸引客戶資金。由于各家銀行紛紛將理財產品銷售與月末存款沖時點策略相結合,且理財產品以半年以下的短期產品為主,期限結構趨同現象突出。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理財業務經營不規范,理財產品期限與資金運用之間的期限錯配問題嚴重,導致許多短期理財產品到期后,必須通過發行新的理財產品來保證本金和收益的及時兌付。因此,當理財產品進入集中兌付期時,往往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較大沖擊。

        4.監管放松催生“大資管”格局,銀行存款資金分流嚴重

        2012年以來,我國各大金融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改革,相關業務監管限制顯著放寬。特別是在資產管理領域,不同金融子行業之間的業務邊界逐漸被打破,“大資管”格局日漸成形。

        首先,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牌照壟斷被大大削弱。在此次監管改革之前,資管領域各類機構具有較為清晰的業務邊界,如基金公司只能從事二級市場投資,保險公司的資管業務僅適用于自身資金等。雖然同為財富管理行業,但因業務牌照原因,行業利潤率差異較大,基金、證券、保險等機構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工。監管改革后,資產管理各子市場的準入門檻大幅降低,不同機構的牌照優勢被削弱。

        其次,各類資管機構的投資范圍限制顯著放寬。2012年7月,保監會先后頒布了《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暫行辦法》、《關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可轉債、混合資本債、能源及資源企業股權、保險業務相關的現代農業企業股權納入投資范圍,同時對各類金融資產的投資比例限制也進一步放寬。

        2012年10月,保監會又頒布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管理暫行規定》、《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方法》、《保險資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規定》等文件,確定保險資金可以投資銀行理財、信托計劃、券商集合理財等證券化金融產品;保險資金的境外投資范圍從港澳市場擴大到25個發達國家和20個新興市場國家;保險資金可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由此,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得到顯著拓寬。與此同時,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投資范圍也得到較大擴展。

        第三,各類金融機構資管產品銷售渠道顯著拓寬。監管限制的放松給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2013年以來,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均表現出了迅猛發展的勢頭。

        信托業方面,截至2013年9月末,我國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合計為10.13萬億元,同比增長達到60.3%。信托行業規模已超過銀行理財業務總規模。

        證券業方面,2013年以來券商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暴增。單從集合理財產品規模來看,2013年新成立的產品數量高達1739只,比2012年增長了5倍多。截至2013年9月末,券商資管規模已達到3.89萬億元較2012年末增長105%。

        基金業方面,截至2013年9月末,我國境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合計3.85萬億元,較2012年末增長37%。

        保險業方面,增速相對較慢。截至2013年9月末,我國保險行業總資產8.0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5%。其中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172億元,較年初增長17.36%。

        各類非銀行資產管理機構的快速發展大大拓寬了我國的直接金融渠道。雖然這些機構在客戶和渠道資源上還無法與銀行相提并論,但是憑借更高的預期收益、更廣泛的投資范圍和更靈活的投資策略選擇,它們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尤其是高凈值客戶資金進入直接金融體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互聯網直銷、電商平臺等新型銷售渠道的建設,這兩年來各類非銀行機構不僅正在努力減少對銀行渠道的依賴性,而且還把目標客戶群擴大到廣大普通客戶和小額閑散資金。2013年6月中旬支付寶公司開設“余額寶”服務以后,短短5個月時間,通過該產品購買天鴻基金的資金余額就突破1000億元。

        隨著“大資管”格局的逐步成型,銀行面臨的存款分流壓力與日俱增。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存款增量與社會融資規模之間的缺口顯著擴大。這在儲蓄存款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這表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已繞開銀行存款這一中間環節,直接進入金融體系。

        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銀行不得不通過大量發行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來增強對客戶資金的吸引力。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金實際上已經繞開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實現了高度市場化的定價,從而抬高了整個資金市場的定價中樞。這體現了被長期壓制的社會資金成本向市場均衡水平回歸的過程。

        未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深入,由“大資管”推動的金融脫媒趨勢不可逆轉,社會投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各類金融機構的競爭將更趨激烈。這意味著利率管制條件下銀行通過存款特許權壟斷低成本資金來源的格局將被逐漸打破,由此可能引發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根本性變革。

        我國銀行業流動性趨勢預測與對策

        從未來趨勢看,我國金融市場流動性整體偏緊,波動劇烈的狀況可能仍將持續。

        宏觀環境方面,隨著美國經濟回暖趨勢的日漸明朗,美聯儲將于2014年1月起削減QE規模,這將對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將普遍面臨資本外流和流動性緊縮的壓力。另一方面,歐美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有望繼續緩慢回升,從而有助于改善外貿形勢。總體而言,國際市場對我國金融體系流動性穩定的沖擊可能更加劇烈。

        貨幣政策方面,在我國經濟運行整體風險尚未得到有效釋放的情況下,預計明年央行將繼續保持偏緊的貨幣政策導向,將貨幣供應量增速保持在穩定合理的水平,在嚴防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推進經濟“去杠桿化”進程。

        市場環境方面,隨著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深入,我國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進程可能進一步提速,為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而銀行存款資金將面臨被加速分流的壓力。

        現在,商業銀行該如何應對流動性環境的變化?

        1.提高主動負債能力,擴大流動性來源

        我國目前的金融脫媒,實際上是金融市場化改革深化帶來的資金定價市場化的過程。隨著各類直接金融渠道的發展,在存款利率管制尚未解除的狀況下,銀行存款分流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銀行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逐漸改變目前過度依賴存款的被動負債業務策略,更多發展主動負債業務,拓展從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直接獲取資金的能力。

        目前我國可供銀行選擇的主動負債形式日趨多樣化,主要包括發行債券、對央行負債、對同業負債和協議存款等。近期,同業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正式推出,進一步豐富了銀行的主動負債工具。未來銀行需要制定系統的主動負債策略,根據資金需求和市場條件,考量各類主動負債工具的期限和價格特征,選擇合適的負債工具,實現為業務發展籌集充足資金與降低綜合資金成本的有機統一。同時,銀行也要增強產品創新能力,提早研究企業和個人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新型負債工具,進一步豐富負債工具,為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做好充足準備。

        2.優化資產負債管理,防范流動性風險

        由于銀行主動負債的穩定性不如客戶存款資金,隨著主動負債規模的不斷提高,流動性風險也會隨之上升。因此,銀行需要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機制,以風險敞口管理為主線,建立健全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體系。要綜合分析各項資產負債對利率、匯率等重要市場變量的敏感性差異和資產負債流動性敞口,根據銀行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水平,依據對風險因素變動的預期,積極主動地調整各類風險缺口的規模和結構,實現既定的風險控制和收益目標。

        為此,銀行需要對資產負債管理決策流程和工具手段進行優化整合。一方面,要建立起與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環境相適應的資產負債管理決策機制,不斷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和靈活度。要不斷優化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傳導機制,加快完善市場化產品定價機制。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資產負債管理工具。除了前述負債管理工具外,在資產工具方面,要積極探索運用資產證券化工具,有效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增強資產期限管理的靈活性。

        3.發揮綜合化服務優勢,搶占“大資管”主動權

        “大資管”格局的逐步成型,對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產生了一定沖擊,突出表現為客戶分流和資金分流兩個方面。但目前,銀行在客戶基礎和銷售渠道方面的優勢依然不可動搖。再加上銀行在風險管理和IT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未來銀行完全有能力成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主導力量,在“大資管”格局中掌握更大主動權。為此,銀行需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整合業務牌照資源,加速產品創新,形成綜合化服務能力。目前,同其他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范圍上受到更大限制。但許多銀行已經通過控股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搭建起了綜合化經營框架。下一步,銀行需要通過集團內部的聯動協作,克服業務牌照方面的障礙,形成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產品研發和綜合化客戶服務機制。

        二是整合渠道資源,細分客戶需求,形成精細化的客戶營銷服務機制。2013年以來,銀行業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遭遇的競爭已由高端客戶群向普通客戶群擴散。為了應對這種全方位的挑戰,銀行必須更準確地把握不同客戶在資產管理方面的需求特點,據以制定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方案。同時,銀行需要將渠道組織和客戶服務密切結合起來,針對每一類客戶制定相應的渠道策略、營銷策略和產品服務策略,形成不可復制的綜合化服務優勢,以此穩定和拓展客戶基礎。

        三是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水平,打造值得信賴的資產管理品牌。目前,我國資產管理業務尚處起步階段,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業務風險。從長期來看,風險和收益的匹配是未來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要著眼長遠,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實現對業務開展中各類風險的有效管控,以穩定的收益能力贏得客戶的信賴,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和品牌內涵。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0.29% 資金 研報]城市金融研究所)

      分享到:

      熱評話題

      Back to Top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