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本假設(也稱會計基本前提)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核算的3個環節 )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
一般認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一、會計主體
1.概念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一般來說,凡擁有獨立的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收支、盈虧并編制會計報表的企業或單位就構成了一個會計主體。可以是具備法人資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強制要求會計核算的;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分公司、集團、分廠、車間、事業部、辦事處等——一般是根據內部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 來大的美女編輯們
一般來說,法人(或稱法律主體)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2.意義
(1)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對待;
注:所有者,即股東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例如,審計查出某公司的憑證中有小孩兒入托費,公司理由是培養苗子。當然這是屬于老板(企業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經營活動。
(2)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別對待。
例如,甲銷售給乙一批材料,甲做銷售處理,而乙做采購處理。
總之,某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僅與該會計主體的整個活動和成果相關。
3.作用
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現行會計處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上的,否則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
例如,判斷企業會持續經營下去,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計量,并按期(假設按5年)提折舊;否則,固定資產只能采用可變現凈值計量,并要把未提取的折舊在清算前全部分攤。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這里的會計年度采用的是日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 銀行招聘網-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以后期間的差別,從而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了預收、預付、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
在某些情況下,統一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結合會計定義: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即并非唯一計量單位)。
《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我國的會計核算要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記賬時用的最基本的貨幣單位)。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會計核算,但對外提供報表時,應該折合成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一般是以當地的貨幣進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國內報送財務報告時,也要折算成人民幣。(幣種選擇的基本原則是:根據信息使用者額需求)
四項基本假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編輯特別推薦: